貨幣情況

   一九九七年上半年,貨幣情況大致穩定。外匯市場對於
鄧小平先生在二月二十日逝世的消息 , 反應平靜。二月下
旬,匯率在1美元兌 7.740 港元的水平徘徊,至三月底則隨
股票市場調整而回軟至 1美元兌 7.750美元。五月中,港元
回升至 1美元兌 7.736港元左右,部分原因是資金流入本地
股票市場所致。

    貨幣市場的情況在一九九七年上半年也見穩定,只曾因
認購股票活動和月終結算而數度出現短暫的緊絀情況。大部
分時間,港元利率走勢緊貼美元利率。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
五日,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上升 25 個基點﹙每基點為百
分之一厘﹚。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拆入及拆出息率也跟隨這
個走勢,以同樣幅度上升,分別調高至 4.25厘及 6.25厘。
儲蓄存款利率和各主要銀行的最優惠貸款利率也調高 25 個
基點。一九九七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香港銀行同業隔夜拆
息率依然穩定,在流動資金調節機制拆入及拆出利率的範圍
內上落。 3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率也同樣緊貼 3個月歐洲
貨幣存款利率的走勢 , 兩個利率的平均差額只是 23 個基
點。長期利率方面, 7年期及 10 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收益
率緊貼同期的美國國庫債券收益率,高於美國國庫債券收益
率的平均差距分別為 39 個基點和 63 個基點。

    對於中國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外匯和貨幣市場的表現保持穩定。然而,七月初泰銖的浮動
匯率制觸發金融風暴,在一九九七年下半年席捲各東亞經濟
體系。受區內金融風暴的連鎖效應影響,港元在七月至十月
期間數度受到沽售壓力,貨幣市場情況緊絀。八月十九日,
貨幣市場利率受最優惠貸款利率有可能急劇調高的傳聞影響
而上升,香港銀行同業隔夜拆息率短暫升至 18 厘的高位。
利率在八月二十八日再次短暫收緊,原因是市場再度憂慮區
內貨幣和股票市場大幅下挫而可能引起的連鎖效應。香港銀
行同業隔夜拆息率其後回穩,至十月中一直徘徊於 4.8厘至
7.9 厘之間。

    十月二十日前一周,隨着台灣政府決定不捍衛新台幣,
港元拋售壓力加劇。金管局作出回應,於十月二十一和二十
二日購入大量港元;而這些外匯交易須在十月二十三和二十
四日進行結算。結算將涉及金管局在先前曾向其出售港元的
銀行的結算戶口中扣除款項。十月二十三日,金管局向所有
持牌銀行發出通函 , 提醒各銀行必須審慎安排港元資金周
轉,而不要過分倚賴流動資金調節機制,作為獲取流動資金
的最後支援。該通函也向各銀行發出警告,金管局或會對多
次借款者實施懲罰性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利率,以免銀行利用
這個機制解決港元空倉的問題。

    以整體計 , 由於各銀行售予金管局的港元數額過於鉅
大 , 非這些銀行在金管局開立的結算戶口中的結餘所能清
償,因此,當這些外匯交易於十月二十三日進行結算時,出
現了銀行同業流動資金短缺的情況。結果,短期利率被推至
高位,銀行同業隔夜拆息率曾短暫升至 280厘。利率高企
使資金外流的情況逆轉,變為資金流入。

    當投機人士開始藉出售美元來解決變港元空倉的問題,
以及一些投資者和公司趁港元利率高企,把手上的美元資金
轉為港元時,金管局便於十月二十三日下午購入美元,並把
港元再度回流進入銀行系統。銀行同業短期拆息率因而開始
下降。在該日收市前,銀行同業隔夜拆息率回落至 100厘,
到月底時更進一步降至 7厘左右。十月二十四日,各主要銀
行的儲蓄存款利率和最優惠貸款利率均上升 75 個基點。

    由於香港銀行同業隔夜拆息率在這次事件中波動幅度較
大,如可擴闊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範圍,使銀行同業隔夜拆
息率變動的空間增加,從而反映銀行同業拆放市場的情況,
應為較適當的做法。因此,金管局於十月二十五日把流動資
金調節機制範圍的幅度,由 200個基點擴闊至 300個基點,
並把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拆入及拆出息率分別調整至 4厘和
7 厘。

    雖然短期利率迅速回落,但因為銀行恐怕港元會再度受
到狙擊,使流動資金再度緊絀,故定期利率在十月底至十一
月初仍持續高企。因此,港元收益曲線呈現罕見的倒轉 " U
形 ",在隔夜至一個月時期的線段更急遽下降。為恢復市場
秩序 ,金管局於十一月十二日向各銀行發出通函,澄清"多
次借款者"的定義 。在這項措施的影響下,銀行同業拆放市
場的定期利率自十一月第三周開始回落。

    儘管如此,港元利率維持於大幅高於美元利率的水平,
反映區內不明朗因素所帶來的風險溢價。在十一和十二月期
間, 3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率在 8.5厘至12厘之間上落,
而十月的事件發生前,利率僅在 6厘至 8厘之間。結果, 3
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率與相應美元息率的每日平均差額,
由年內首 9 個月的 61 個基點擴闊至最後一季的 408 個基
點。

    十月二十三日,隨着短期利率急劇上升, 7年及 10 年
期外匯基金債券的收益率分別上升至8.91%及 9%的高水平。
十月的金融風暴過後,兩者的收益率逐步下降,不過,與年
初相比,仍處於相當高的水平。一九九七年底, 7 年及 10
年期外匯基金債券的收益率分別為 9.23% 及 9.22% ,較一
九九七年初的收益率高 209個及 181個基點。 10 年期外匯
基金債券與 10 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在一九九七年第四季的平
均息差也擴大至 225個基點,而比較之下,同年首 9個月的
平均息差則為 63 個基點。

    自一九九七年十月成功捍衛港元後,儘管十一月韓圜曾
大幅貶值,港元兌美元的匯率保持十分穩定,買賣在每美元
兌 7.725至 7.750港元之間窄幅上落。

    根據貿易加權港元匯率指數計算的港元整體匯率,主要
是受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匯率的影響。年內,美元兌德國馬
克及日圓的匯率上升,加上人民幣幣值穩定,港匯指數由一
九九六年底的 125.3上升至一九九七年底的 137.9。

    由於港元利率在一九九七年第四季穩步上升,資產市場
作出調整,以致第四季的信貸需求放緩。以全年計算,港元
M1 下降 5.1%。 港元 M3,即廣義的貨幣供應,其增長率則
下降至9.9%。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