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債務市場

   本地債務市場近年有長足發展。截至一九九七年底,未
償還的港元債務工具總額高達 3,455億元,較一九九六年增
加 24%,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 26%。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
佔市場的 29%,其餘屬私營機構發行的票據,例如可轉讓存
款證、債券、浮息票據及具資產保證的證券。

    截至一九九七年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總額
增至 1,020億元,而在一九九六年底則為 920億元。在一九
九七年內,債券發行的平均認購超額率約為 3.5倍,反映外
匯基金票據受市場歡迎。一九九七年底, 10 年期的外匯基
金債券收益為 6.76 %,比 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的收益高出
約 70 個基點﹙每基點為百分之一厘﹚。外匯基金票據在一
九九七年的每日成交量為 140億元,相當於未償還票據數額
的 14%。

    一九九七年,包括歐洲投資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及世界
銀行等的多邊國際金融組織 , 共發行過 12 次港元債務票
據,所涉及的票據總額為 84.5 億元。票據活動在經過一九
九六年一段期間的放緩後 , 按揭證券市場於一九九七年復
甦。年內共有 3次發行,所涉及的款項總數達 42億元。

    本地債務市場的增長,部分原因可歸功於政府的推動以
及供求情況的持續改善。一九九零年推出的外匯基金票據及
債券計劃,是香港債務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政府債務票
據提供的基準收益 , 可用作為私營機構債務票據的定價參
考。當局自推出每星期發行一次的 91 日期票據後,逐漸將
計劃擴大至推行 182日期及 364日期以至兩年期、3 年期、
5 年期、7 年期及 10 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當局於一九九
六年 3 次直接發行 28日期外匯基金票據,以利便推行即時
支付結算系統的銀行管理流動資金。由於市場需求持續,所
以票據繼續在一九九七年內轉期。

    為鼓勵私營機構在本港發行優質的債務票據,當局已豁
免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等 10 間多邊國際金融組織所發
行港元債務證券的利得稅 。 為進一步利便本地債務市場發
展,在一九九六年五月政府實施一項計劃,准許來自香港發
行的合資格債務證券的利息收入和買賣利潤,享有相當於利
得稅率 50%的優惠。

    自一九九四年以來,除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外,金管局
又擴大在流動資金調節機制下可貼現的回購抵押品範圍,將
部分私營機構發行的優質港元債務票據包括在內。截至一九
九七年底,52 批發行總值為 995 億港元的私營機構債務票
據,獲接納為適用於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回購抵押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