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

  政府一向致力提高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
一項工作是提供先進的金融基礎設施。當局會委聘顧問研究
如何設立保密的內聯網,把規管當局和受規管機構聯網,向
金融體系內進行直通式交易邁出第一步;並研究如何把各結
算系統連接以減低風險和提高效率等 。 如撥款申請獲得批
准,顧問研究將在一九九八年展開。

  金管局並會與銀行界緊密合作,務求令香港銀行同業支
付系統更趨健全。隨着金管局及銀行業在過去數年所付出的
努力,香港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在一九九六年成功轉為新的即
時支付結算系統。

  新支付系統的經營者是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簡
稱 "結算公司" ﹚,該公司由金管局及銀行公會共同擁有。
結算公司在一九九五年五月成立,以便分階段接管由前結算
所管理銀行,即香港上海豐銀行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結算職
能。接管過程已於一九九七年四月完成。

  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屬單層結算架構。在這套系統下,所
有銀行均在金管局設有結算帳戶,一切支付安排均以即時結
算方式進行,並且是最終、不可撤回和無條件的。銀行的結
算帳戶不得透支,而即日流動資金這個所有即時支付結算系
統面對的最棘手問題,各銀行可利用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
與金管局簽訂即日回購協議,從而套取即日流動資金。

  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自推行以來,運作順利。經過開始時
遇上少許短暫的問題後 , 各銀行均能遵守由金管局發出的
《票據交換所自動轉帳系統處理量指引》。該指引規定各銀
行每日須在中午之前結算不少於 35%的每日票據交換所自動
轉帳系統產量,以及在下午二時三十分之前結算 65%的每日
票據交換所自動轉帳系統產量。為了提高即時支付結算系統
的處理能力、回應時間及彈性,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
已加強其主機電腦的功能,使成為一個更強力及更快速的型
號。金管局又與結算公司緊密合作,一起為結算公司的操作
系統設立非實地 "熱" 後備設施,使操作系統更為穩健及更
具彈性。熱後備設施是指把數據輸入一個與主要操作系統類
似的設施。當主要操作系統出現故障時,這個即時及全面的
後備系統可馬上承擔所有職務。這個後備電腦中心會在一九
九八年開始投入服務。

  為香港與其他經濟體系之間的支付系統建立聯繫後,即
時支付結算系統 隨即為即時匯款同時交收設施 提供一個基
礎,用以進行外匯交易。金管局原則上已經與中國人民銀行
達成協議,當中國國家自動支付系統實施即時支付結算後,
會在港元支付系統與人民幣支付系統之間建立即時匯款同時
交收的連繫設施。即時匯款同時交收的連繫設施會減低由於
最後結算涉及的兩種貨幣的時間差距而引致的外匯交易結算
風險。香港、澳洲與新西蘭已就類似的即時匯款同時交收的
連繫設施進行初步討論。

  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一九九零年設立,由金管局負
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這項
服務於一九九四年擴展至私營機構的債務證券,自此發展顯
著。中央結算系統有 260名成員,當中大部分是本港金融機
構。一九九七年 , 經由這個系統託管和結算的票據共 554
宗,總值達 1,990億元。一九九六年,這個系統除接受港元
債務證券外,並開始接受外幣債務證券 。 一九九七年十二
月,當局向所有中央結算系統成員推介為中央結算系統私營
機構債務證券而提供的債務證券借貸計劃。此計劃透過市場
作價程序加強第二市場的私營機構債務證券的流動性,並透
過縮減不按時結算來提高結算效率。

  新的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實施即時支
付結算後,便與中央結算系統合併為一,提供即時及即日貨
銀行兩訖服務。此舉媲美國際的最佳做法,為債務證券提供
高效率、穩健及無風險的結算及交收系統。這個新支付結算
系統也可讓銀行透過即日回購協議,安全而快捷地取得即日
流動資金。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中央結算系統進一步更換軟
件,使運作得以改善。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中央結算系統與歐洲結算系統及世
達國際結算公司這兩個全球最大的國際結算系統聯網。這是
東亞地區首次與國際結算系統聯網,讓海外投資者與交易人
士易於進入港元債務市場。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中央結算系
統與澳洲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也設立了雙邊聯網。這些連結
便利兩地之間持有和買賣債務證券,以及憑藉提供貨銀兩訖
交收方法來減少兩地證券交易的結算風險。

  銀行同業支付系統與中央結算系統的連結,已為中央結
算系統債務工具發揮即時及即日貨銀交收作用,同時金管局
也與聯交所及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進行磋商,把即時支付
結算的銀行同業支付系統與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香港股票
結算系統﹚連結,以推行股票交易的即時與即期貨銀兩訖服
務。這項新設施預期可在一九九八年中實行。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