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動物
香港位處東方,冬天雖然寒冷,但動物品種仍以熱帶為
主。本港出產的魚類、貝介類和軟體動物,品種繁多,可供
販賣的最少有 150種。此外,還有一些基本上在中國北部及
日本水域出沒的過境品種,諸如黃花魚及瓜核魚,這些魚類
隨着較涼的季節性水流來港,令該段時間本港的海洋動物數
量大增。
本港水域的水質分佈,大致上西面主要屬鹹淡混合,東
面則較受海洋影響,不如西面混濁。華南最大河流珠江所流
出的河水,因受季節性的雨水影響,引致鹹淡混合的水流,
流入全年中大部分時間水質都是清澈的海洋。本港海域有多
種海魚棲居。東面水域常見的魚類有金絲,是該處數種
魚之一,其魚苗在大鵬灣沿岸大量出沒,是在早春月份網起
作養殖用的主要海魚。
很多常見的近岸動物,特別是附在多石海岸及紅樹林的
軟體動物及貝介類,其博物學早已受廣泛研究,但有關本地
海洋動物的知識,多處仍鮮為人知。由於近年海上康樂活動
的需求大增,包括駕船泛舟、閒暇垂釣及水肺式潛水等,加
上市民對在本港水域挖沙和傾卸廢物造成明顯污染的關注,
有關本地海洋動物的問題已引起廣泛注意。然而,在文獻紀
載方面,即使一些具商業價值但不大普遍的魚類,以及生長
在本港極北地區的珊瑚品種,也少有紀載,更遑論成千上萬
不太為人熟悉的蠕蟲、海膽、海星、雌鵠及更微細的浮游生
物。
過去 10 年,香港的發展一日千里,與此同時,近岸地
區的生態環境也經歷重大變遷,有些轉變難免對動物造成危
害。但當局正針對這些轉變,採取補救措施,其中包括敷設
人工魚礁,以及劃設海岸公園和海洋保護區,以保護易受環
境影響的海洋生物群落。
根據過往紀錄,本港海域曾多次發現鯊魚。自一九九一
年以來 , 在清水灣附近發生的鯊魚襲人事件,導致數人死
亡。當局已在受歡迎的泳灘裝設 21 個防鯊網,以保障泳客
的安全。這些防鯊網的作用,只是把泳客與鯊魚分隔,並盡
量避免困着其他海洋生物。
年內,本港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受特別注視 , 主要原因
是 , 在本港海域棲居的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俗稱中華白海
豚 )被選定為象徵香港回歸的吉祥物。這種海豚主要在大嶼
山北面水域出沒,但在夏季時分會游往大嶼山南面及東面一
帶的水域 。 當局仍在進行一項於一九九六年四月展開的研
究,以助制訂保護這種海豚的有效長遠策略。此外,江豚是
另一種在本港海域棲居的海洋哺乳類動物。與中華白海豚不
同,江豚常見於本港東面及南面水域,但甚少在大嶼山北面
中華白海豚出沒的地方發現。
[上一頁] [下一頁]
|